2020年,中国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?
2020年中国即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,生态环境保护也将进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阶段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坚持方向不变、力度不减,突出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12日晚对中新社记者说,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打好水源地保护、渤海综合治理、长江保护修复等重大战役的关键之年,为2020年后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。因此,调结构转方式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的方向不能改变。
中共十九大以来,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,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并取得重大进展。总体上看,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,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,但成效并不稳固。当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仍处在压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,尤其是部分地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仍然存在。
“小康全面不全面,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”,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赵建军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,必须把生态环境治理好,以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,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战役。
常纪文说,过去几年,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成绩,总结的经验应用到水、土壤等领域,取得较大成功。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,特别是不能走回头路。污染治理要明确目标,把握节奏,力度不减,防治“一刀切”,就要科学治污、精准治污,防止在治污过程中对经济产生更大冲击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重点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完善相关治理机制,抓好源头防控。
赵建军说,要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具体内容上,就是2020年,全国PM2.5(细颗粒物)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%以上,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%以上;全国地表水一至三类水体比例达到70%以上,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%以内;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%左右,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
赵建军提出,为保障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的实现,要坚持源头防治、过程管治、末端惩治相结合。坚持源头防治,要调整产业、能源、运输、农业投入“四个结构”,做到“四减四增”。要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,增加新的增长动能;减少煤炭消费,增加清洁能源使用;减少公路运输量,增加铁路运输量;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,增加有机肥使用量。
赵建军说,坚持过程管治,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、政府监管责任,发挥中央督察功能、公众监督功能。坚持末端惩治,就是要严格执行“四个制度”,即生态环境检测和评价制度、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。
赵建军表示,中国地域辽阔,环境问题相当复杂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,不断完善生态补偿、区域联合防治等重要制度,为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不断输送新鲜血液。同时,完善污染防治的监管机制。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作用。充分调动民众的监督积极性等,以提高污染防治的监管能力。
“中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从第一阶段步入第二阶段,即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向从源头防控为主,这样既减少环境保护成本也不关闭企业,促进经济的发展”,常纪文说。